材質保養|鐵壺(鐵瓶)/南部鐵器的使用教學
這樣的景色總讓人覺得溫暖。
外頭紛雪如花,室內火爐併發著星火,上頭的鐵壺張著嘴唱著歌,白霧蒸汽暖了整個你也暖了整個世界。
積雪比人還高,在這樣漫長而寒冷的冬日裡,鐵壺終日放在炭火上燒著,不住往內添水,是取暖也是增加溼度。每一種生活道具都有其創造的歷史背景,是因為資源、是因為生活、更是因為環境。
比如日本知名的南部鐵器,其名稱「南部」並非地理上的南邊,因為盛岡、岩手都是在日本本州的北邊;所謂南部,是該時當地的藩主家號叫做南部,而當地的砂鐵品質好,水亦清澈,於是藩主大力募集鐵匠們,在當時算是很創新的要製作在地特色伴手禮而開始鑄造。
鐵壺(鐵瓶)則是從茶道中的釜變化而來,釜無手把,提需得用釜鐶,使用上也需柄杓,因此釜上加上像土瓶一樣的把手容易使用而迅速普及開來。
鐵壺也是歷史。日本早期都是以砂鐵為主,但卻也燒煉出日本獨特的煉鐵技術,從最高等的玉鋼製作武士刀,到砂鐵壺的鑄造,敲打發生的清脆聲響就足以顯示其質地純淨、加熱均勻且其及細微的結晶也更不容易生鏽,儘管也因為硬度太高不易製作,但可耐用百年。不過明治40年之後,日本政府就限制開採砂鐵,避免影響環境,砂鐵的鑄造遂成過往,只存在於博物館的刀劍以及為數不多的砂鐵壺當中。
快煮壺、煮水壺自然好用方便,是現代生活每日喝水絕對少不了的好工具,也是時代科技的進步,不過鐵壺是「特別的時間」,是種儀式感的歸屬,看著水滾不斷冒煙,水痕不停在高熱的表面蒸發,就像看著營火燃燒一樣感受到一種穴居的安全,更能在寒冷的冬天時一樣邊煮水邊加溼,邊養出專屬自己的一只鐵壺。
如何挑選
鐵壺的好處在於煮水溫度高,沖泡需高溫的茶葉甚好,並因為鐵壺的材質特性,所以煮水溫潤柔軟。喝鐵壺煮的水,日文稱作白湯(さゆ),每天早上起床先喝一杯鐵壺煮開後冷卻的溫開水,近年來成為日本溫活養身的秘訣。
新手同學建議購買全新的鐵壺,因二手老壺重新保養不僅需要耐心,也需要一定的保養步驟。
要活用鐵壺的材質特性,就請買盛岡、山形等地歷史悠久的製作者,並AICU建議不要選擇內壁上琺瑯塗層多采多姿僅是作為觀賞擺飾,或者雖然不會生鏽但失去鐵壺最大價值的塗層壺。
以台灣的實際日常生活來說,鐵壺作為特別的時間即可,不必作為主力的煮水壺,因此容量約1.2~1.5公升即可,同時另外請一定要在熱源旁準備一條厚巾或隔熱墊。
家中有小孩的同學更請注意煮水時的安全,因鐵壺持續加熱非常高溫,購買錢請先考量家中的使用環境。
如何使用
鐵壺由於持續加熱會非常高溫,因此裝水約8成滿,不必裝到全滿避免滾沸時從壺口噴出。
拿取鐵壺請只拿壺把,減少對壺身的觸摸,因為手有油脂沾染,久了會導致壺身顏色不均黯淡。
和一般煮水相同,煮滾後不要馬上熄火,鐵壺更是讓它至少煮滾3-5分鐘,讓大量的蒸汽溢出,讓水質更加柔軟。
倒水時記得拿厚布按住壺蓋,避免傾倒時掉落造成危險。
煮完水、倒完水之後,和鐵鍋一樣記得將裡頭的水氣蒸發乾。將壺蓋打開倒放,然後確認鐵壺裡頭底部都沒有水氣後再熄火。
如何保養
鐵壺的保養和神器鐵鍋一樣:多用就是最好的保養。它們都具有隨著使用越久而越好的特性,請別只是當成藝術品擺飾,因為鐵壺會隨著久用而呈現不一樣的美妙風情,並且和你的鐵壺一起找到新的習慣時間、新的使用方式,新的相處節奏。
鐵壺單純煮水,所以請不要使用清潔劑來清洗。隨著煮水多次,內壁會自然形成白色沉澱物形成的保護層,鐵壺能藉此抵禦生鏽同時過濾水質,是非常重要的養成,因此請千萬不要刷除。
若鐵壺內壁發現生鏽,但原則上只要煮水出來是乾淨清澈的就沒問題,比如照片中這是在盛岡拍到已經用了30年的鐵壺,裡頭鏽跡斑斑,但依舊煮水清澈,日日使用。就像神器鐵鍋一樣也有鍋膜,擦了會黃,但只要料理出來沒有沾染就請放心。
但如果煮水後發現倒出來的水呈現紅鏽色,或是聞到鐵鏽味,就請拿綠茶包丟入鐵壺裡頭煮。綠茶的成分裡頭會和鐵結合形成「單寧鐵」,因此可以讓造成水混濁的鐵鏽消失。若煮一次不夠,就重複煮綠茶包,直到鐵壺倒出來的水重新清澈為止。所以比如一陣子不用了,就可拿個茶包裝綠茶讓鐵壺喝一下,煮完之後,也能用料理夾夾著茶包在鐵壺外頭擦拭,讓內外都保養到。
附錄|山形長文堂產訪
尋找鐵壺的旅程其實從2014年就開始。秉持著AICU的選物原則,以材質為主、能隨著使用時間而成長、質樸耐用的設計,於是當時在d&department看見長文堂鐵壺幾乎是一見鍾情,立刻就帶回台灣進入我們的生活裡。
隔年更踏著雪前往山形市來到長文堂拜訪。甫進門就是一個大火盆,上頭燒著的正是很有歲月的鐵壺,不斷地呵著蒸汽暖著房。迄今已經創業71年的長文堂,到現在是由同樣也和父親長谷川文雄一樣擁有「伝統工芸士」資格的第三代長谷川光昭繼承,以「可以用一輩子、讓人們長期愛用的鐵瓶」的理念繼續鑄造鐵壺。
山形鑄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50年前的平安時代後期,發現流經山形河川中的砂鐵很適合鑄造,因此聚集了工匠是為山形鑄物的濫觴。而因為砂鐵少所以必須謹慎使用,進而催生出山形鑄物的特色:「薄肉美麗(うすにくびれい)」,相較於南部鐵器更為輕薄精巧,紋理顆粒更加美麗。
當然也大開眼界,包括現在幾可稱為寶物的砂鐵壺,敲擊聲乾淨清脆足見質地差異,以及各種古鐵壺從壺身到壺蓋,從鑄鐵到銅,不同材質在不同時間歷變下的色澤變化,以及其他像是鯨魚形筆架、鳳凰印泥盒,說真的每一樣都好想帶回家。
但物有專一,用久了就會習慣,隨著執行長學習茶道,9年來的相處時間裡不斷煮水,比起剛拿到時的模樣,現在的鐵壺表面顆粒更加明顯,色澤出現深淺,爐蓋邊緣有出現較紅的生鏽,打開壺蓋裡頭則已經養出白色沉澱物的內膜,煮水清澈柔軟。
煮水的時候,若是求快,則會放在瓦斯爐上,看著火焰逐漸加熱鐵壺,大股蒸汽從壺嘴和壺蓋竄出,冒出的水分則迅速地在鐵壺表面褪去,彷彿什麼表演一樣;若是像再來秋冬或深夜,則會放在桌子旁邊的電熱爐上,鐵壺無言但忠誠的緩緩加熱。
那熱氣是溫柔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