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執行長說書|談觀光,你要載貨還是載人?
疫情沒想到兩年半了還未見終點,徹底改變了人與人、與科技、與世界的關係不說,先說說觀光吧。
對全世界的觀光業者來說,莫過於希望開放,因為開放才有希望。可是即便假設這疫情突然的因為第三劑普及率到八成,或年輕族群也能施打,又甚至如SARS當年一樣突然結束,那麼觀光能夠迅速地恢復到2019的盛況嗎?
依照目前的狀況看來,答案是不能,因為關鍵在「載貨還是載人」。
疫情影響最大在於國際物流的流通受阻,以假設日本新潟訂貨,陸運到橫濱出港,接著基隆到港通關,陸運到你倉庫的流程來看,總共需要2趟陸運+1趟海運,而在疫情影響之下陸運因為人力缺乏加上訂單減少,代表著回頭車也減少,所以費用和時間倍增;同時港口也因為有些設備像天車老舊,但更多是人力減少無人拉的影響,比如現在上海封城整個大塞港,無人拉無人送,而這些滯留港口的加時通通都要計算在成本上,所以連動整個只要是進口原物料通通上漲,特別是全球化時代集中的麵粉、石油、紙漿、鋼鐵、鋁等等基礎原料。
而特別要說明是「回頭」這個意思,物流的成本考量不會只有A →B的單趟,那樣不划算,而是從B →A的回程中能不能也不要浪費,就像是計程車載一個客人下車,最好回家的順路能順便再載個客人同路一樣。
好的,所以了解之後繼續來說明的是,在航運整個因為疫情大漲而且每週都漲的情形下,過往航運比空運價便宜約20倍的價格已然不復存,已經拉近到相差3、4倍甚至更近,即便空運像順豐去年寄香港可能同尺寸重量550元,現在要680元,但若再加上「時間」這個重要元素,對商家來說,如果是體積小但價值高的像珠寶、3C,此時當然選擇空運比航運划算,因為至少能夠迅速轉換成現金,而現金對企業來說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那麼既然如此,表示空運需求大增,同時海外觀光客都不見了,自然所有的飛機全部都轉成貨機,而且發現真是太棒了,因為載貨不需要空服員,不需要供餐,不需要像人一樣頻繁調整空調(飛機起飛和降落會透過調整溫度來使旅客入睡和醒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走道都可以塞滿,「回頭」更可以100%的滿倉,不像載觀光客總是會有空位的情形發生。
因此假設你是華航或長榮的經營者,你會選擇載貨還是載人?
是以,即便疫情真的看見曙光,國境真正解封,但初期必然難期待航空立刻恢復到2019的出入境情形,特別是油價因為戰爭追高,機票只會更貴。
我認為條件有二,一個是海運成本和運送時間回穩,代表航空賺不到;第二個是觀光客明確機票可滿,不會只是實驗或政治性質。否則航空業者必然優先選擇繼續載貨,營收持續追高,和航運一樣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