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執行長說書|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上星期五參加了一場東北角觀光座談會,藉此也快速整理一下之前的筆記,其中對很多在地業者來說感到最困難的莫非就是如何行銷,這裡也來記錄一下。

產品以及行銷,是終極的兩大置高點,有了好的產品但缺乏曝光,一如有本行銷書中做的實驗一樣,找了世界級的小提琴手在地下通道演奏一樣可惜;但缺乏實際,一昧砸錢行銷,也就如同當年的Qoo,有種果汁真好喝,只記得廣告歌曲,卻從沒喝過。

然而我們成長的年代變動是這樣的快速,就像是我在twitter上看到的貼文,有醫師進手術室一如往常的拿出喜歡的CD配樂準備進入自己喜歡的節奏,結果新進護理師說:「這是什麼?我不會操作耶。

從錄音帶、CD、MD、MP3、Winamp到現在的音樂串流,我們這世代實在該驚訝自己正好洽逢了整個科技的過渡期,而不只音樂,從公共電話、B.B Call到黑金剛、小海豚、iPhone、折疊式手機,然後5G都還沒普及,日本已經在討論6G的可能性。

但正因如此,現在也正是前所未有資訊碎片化的時刻。

以電視來說,有線電視訂戶數不斷遽降,幾乎只剩下新聞、公視和台式戲劇的功能,各大電視台也早已紛紛成立網路子公司,儘管仍有忠實觀眾,但年齡層不斷偏高,舊頻道佔據不放,新頻道進駐困難,自然所有的新用戶都轉往所謂OTT平台。

OTT平台則開始了新的戰國廝殺,諸如最近開始禁止「非同住家人」的Netflix,台灣在地的friDAY、myVoideo以及國際的HBO+、Disney、Apple TV等,當然這謝平台的出現使得自製影片,好的內容為王的趨勢重新受到重視,韓國戲劇可說是其中最大贏家,並且我另外觀察到在硬體上現在新的電視均內建了Apple TV、Netflix等APP,即便是長輩使用,也能夠很容易的在遙控器上按個按鍵選自己想要看的節目,一如使用有線電視台般簡單,如此在無形的誘導中改變了整個收視行為,更改變了接受資訊的管道。

而以音樂來說,串流平台已是趨勢,但有趣的是碎裂的更加嚴重。

舉例來說,最主流的莫過於Apple Music、Spotify以及KKBOX,此外年輕族群流行的還有Street Voice,但還有來自像是遊戲直播、Sound Cloud,以及YouTube ,然後就如同每次金曲獎得獎發佈一樣,赫然發現怎麼現在這麼多歌手我們都不認識。而這揭露了一個事實,也就是過往有線電視節目上的歌手應該就等於當紅歌手的認知已然過去,也不再是紅的唯一標準,如同前面OTT的觀察一樣,整個資訊和客群都早已分散,再難有單一標準。

在電子商務的世界也一樣。最廣泛的當然是Pchome以及MOMO,兩強競爭不斷,但這幾年下來MOMO大有後來居上的超車姿態,不管是物流端以小社區衛星的轉運方式,或是憑藉著自家強大金流背景的紅利折抵,儘管這陣子股價因為投資失利而大跌,但營收依舊穩健;而再來就開始分眾,像是設計類有Pinkoi、找好東西等,除去兩大平台則是蝦皮獨強,並且最近在各巷弄,趁著房地產不好,紛紛趁機開立店到店,並且和OK超商合作,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把昂貴都給別人的物流費用自己拿到手上,所以每個月固定的一日免運活動才會積極推廣。

而最活絡的其實是團購市場。從幾年前百萬部落客KOL,早已變成現在KOC的時代,也表現出台灣超迅速的調適能力,不管網路廣告怎麼想盡辦法,你都自建馬上關掉的能力,所以過紅的你同樣知道那不過是廣告代言,所以效益遞減,相反地粉絲人數在一萬到一千左右的,更像是鄰居的蜘蛛人一樣可親,因此廠商馬上也改變作法,與其花20萬找一個KOL,不如2千找100個奈米網紅,故此比如恆隆行一啟動,但凡整個臉書上、IG上、社團裡,同時多點開花,積少成多,更也因此誰還要在花錢在傳統的廣告通路上呢?

是以,到最後的下廣告這件事情,終於來到現在行銷的關鍵,也就是「社群平台」。

台灣最主要的網路資訊來源,就是臉書和Line。

但臉書越調整越奇怪,我相信必然也會如歷史一般,一定有一個其他的APP就像當年的開心農場一樣迅速的取代,只是目前還未看到,然而現行就最新的資訊,臉書的觸擊率是「純文字>影片&照片>連結」,所以你會發現諸多媒體現在都喜歡「色彩底圖+一個純文字標題或問題」來發文,下面留言才貼上連結或圖片,因為眾所皆知,臉書就是要你買廣告,但是買了效果又不大,也因此大家紛紛轉往IG。

就目前來看,IG的Story也就是動態消息,是現行購買廣告最佳的行銷選擇,但此外抖音titok也逐漸在國內興盛起來,特別是年紀較小的族群,抖音是他們觀看流行的優先首選。

總結來說,碎片化的時代有些正面的意義,比如以音樂來說,分眾之後可以支持不同的音樂類型保有生存空間,但當然還是要找到商業價值來支撐,諸如周邊產品、各種市集和音樂會,如何變成主流化是一大目標;以影視來說,內容為王的趨勢使得劇本逐漸加重,各種不同類型的節目也得以開發,更重要的是比起過往,已經有好幾個成功案例證實可和如Netflix合作,就能在國際上市。

但以負面來說,越來越多元的管道,卻也因為演算法使得「猜你喜歡」的同溫層不斷限縮,好似世界越來越廣泛,可是若不主動開發,事實上你所獲得的資訊卻越來越單一,越來越容易被操控。

人的成長必然會隨著年紀而逐漸找到自己的喜好,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依此則也逐漸明白雙手張開的能耐裡,懂得取捨,懂得捨得,但是那不等於失去嘗試的勇氣,不表示就能故步自封,但現在的資訊碎片化卻逐漸使人們不自知的導入資訊的死胡同。

那麼如何突破?對創作者來說,行銷還是必要,但管道太多,可能集中在產品上還是相對重要,因為這些平台說穿了都仰賴好的內容去擴散,一如許多爆紅的例子一樣,只要值得傳播,就能迅速地在這個頻道自然發酵,畢竟大家都不是有這麼多廣告預算;對業主來說,別再相信花大錢就有好行銷的提案,千篇一律的貼文數,比不上有TA分析,有波狀行銷創新規劃;對個人來說,書籍和雜誌還是很好的資訊來源,報紙和網路新聞稍微看過知道就好,twitter相比臉書擁有更多即時訊息,認真寫的評論不妨多訂閱一些,購物比價早成習慣,但對於好的獨立品牌不妨也多支持一點,同時多分享交流。

因為分享,永遠是突破同溫層最好的方法。

Previous
Previous

食材挑選|鳳梨

Next
Next

通識課程|你家裡都怎麼取暖03|燒炭篇